浙商证券展望2026年市场投资:经济有望“开门红” A股进入“系统性慢涨”二阶段
11月19日,浙商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峰会主论坛在上海举行。


◎记者 徐蔚
11月19日,浙商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峰会主论坛在上海举行。峰会以“驭势而上”为主题,展望“十五五”开局之际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与市场前景。峰会上,浙商证券明确三大核心判断:2026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“开门红”,宏观政策回归常态并聚焦新质生产力;A股已进入“更慢,更系统”的“系统性慢涨”第二阶段,上证指数将呈“N”形走势;投资主线聚焦消费、科技成长、高端制造等方向,同时把握红利资产的压舱石作用。
浙商证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裁钱文海出席并致辞,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,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作主题演讲,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叶国标等出席论坛。
钱文海在致辞中表示,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结构性转折的关键节点,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成为根本动力。他提出三大趋势性机遇:一是“信心的机遇”,全球再平衡背景下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信心点燃;二是“创新的机遇”,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等科技革命催生新增长范式;三是“改革的机遇”,制度优化推动市场生态持续改善。钱文海表示,浙商证券作为一家与中国资本市场同频共振、相伴成长的国有券商,始终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力争做迈向一流投行的奋进者、做服务新质发展的建设者、做陪伴财富成长的同行者,未来将通过整合国都证券、深化区域布局、强化研究驱动,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居民财富管理等举措,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浙商力量。
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所联席所长李超作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——2026年宏观年度策略”主题分享。他认为,2026年是“十五五”开局之年,中国经济有望呈现“开门红”态势:宏观政策将在结构上更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;外需在非美市场开拓支撑下保持韧性,内需则依靠财政政策在“投资于人”与消费供给侧发力。大类资产方面,A股预计呈现低波红利与科技成长交织的结构性行情。
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策略首席分析师廖静池作“‘系统性慢涨’二阶段:更慢,更系统——2026年年度策略报告”主题分享。他认为,A股市场正进入“系统性慢涨”第二阶段,特征为“更慢,更系统”。上证指数预计呈现“N”形走势,风格上顺周期与科技成长更趋均衡,中大盘广义成长风格占优。在行业配置方面,建议多线布局,重点关注受益于财富效应的消费板块、高景气度的科技与高端制造、优化传统产业的“反内卷”政策红利,以及作为压舱石的红利资产。主题投资方面,建议把握以AI算力、机器人为代表的“科技6+”与以内需为核心的“银发经济1+”主线。







评论